模拟城市中文网

 找回密码
 入住
搜索
查看: 4909|回复: 8

深圳水晶岛设计方案——“城市光环”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像好多文字...



深圳市中心“水晶岛”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揭晓
“城市光环”以绝对优势胜出
深圳新闻网讯 作为代表深圳未来城市形象的重要“地标”,深圳市中心“水晶岛”(原名)的设计方案备受瞩目。昨日,“水晶岛”设计方案国际竞赛评审会在市规划局召开。由美国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和深圳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提交的“城市光环”方案获得评审委员会的一致嘉许,以绝对优势荣膺第一名。
本次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共分“水晶岛”地下空间方案、“水晶岛”地上标志物概念设计、市民中心广场改进规划三部分内容。作为深圳未来“最重要的地标”,“水晶岛”地上标志物的设计方案最受关注。
无论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在一般人心目中,城市地标一般都是一个高耸于地面的“塔楼式”建筑构造。而本次获得第一名方案大胆提出,设计一个囊括“水晶岛”、市民广场,南抵会展中心正面广场的“巨大圆环”(见图)。整个“圆环”离地面的高度大致相当于人行天桥的高度,作为圆环的中心,“水晶岛”则被设计为一个下沉的广场。“圆环”内部和地下则将集公园、游憩、地铁、轨道、铁路站以及人行商业等各种功能于一体。有人赋予这个巨大的“圆环”一个美称——“城市光环”。
由国内外著名建筑设计师及规划师组成的阵容强大的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市民中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在市民中心的正对面如果再安排一个传统概念上的“塔楼式”地标,两者之间将在视觉上产生冲突。而“城市光环”则以独到的设计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许。来自英国的评委约翰·巴适奇说:“所有评委的意见都是一致的,第一名方案是个独一无二的设计。”
评委们还评出了第二和第三名的获奖方案。(记者 冯杰 通讯员王海江)
32个方案参与国际竞赛
水晶岛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核心位置,是未来深圳市最重要的地标。同时还是中心区福田站交通枢纽的转换空间及中轴线南北片区人行连接的重要节点,此外,水晶岛作为公共活动中心也将承担未来城市门户地区重要展示功能。水晶岛的建设将成为中心区中轴线公共空间系统的点睛之笔。
受深圳市政府委托,深圳市规划局负责组织开展水晶岛规划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活动。活动主要对水晶岛的空间形象、地下空间设计、交通组织、功能布局等内容进行设计竞赛。
本次国际竞赛从今年1月起在全球范围展开,公开邀请富有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独立设计机构或设计联合体参加。最终市规划局收到32个参赛方案。
取材“空无”拔头筹
据介绍,竞赛成果划分为水晶岛地下空间详细方案、水晶岛地上标志性建筑物概念设计、市民中心广场改进规划三部分内容。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的3号方案在这三个部分的得票都是第一名。
评委会主席汤姆·梅恩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国建筑师,2005年的普利策建筑奖得主。他表示,水晶岛项目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项目,关于标志性建筑物这一项,水晶岛往北就是市民中心,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果在水晶岛再建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就会和市民中心“冲撞”,3号方案的“空无”是最佳的取材,“空无”本身可以做成标志性建筑物。“在这个地点,面对这样一个要求,这样做的方式是比较适应的,评委们选出这个方案,是因为觉得非常有操作性的、最能解决问题的只有3号方案,归结为一句话:这个方案和公司还是非常值得放心的。
“大环”方案独一无二
评委约翰·巴适奇说,所有评委都是一致的意见,基本上认为3号方案是独一无二的设计,提出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解决了地上、地下、整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评委都觉得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大环’,给城市增加了很多不同寻常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方案只有放在这里才有这样的条件,在其他地方不太合适。这样的方案、这样的选择是最佳的选择。”约翰·巴适奇说。
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则认为,此次评审是最强的评委评出了最强的方案。他表示,下一步将进行公众展示。近期要结合福田站交通枢纽及地铁车站的建设,尽快推动水晶岛地下部分的实施,水晶岛地上部分则可以慢一点,还需要更加仔细地研究。(晶报记者 欧东勇)

特定地段的特殊方案

深圳URBANUS合伙人孟岩表示,我们在地下用最简洁最高效的手段,把地铁站、火车站和采购中心等做成了有效的连接。地上部分的景观则突出了地上地下的衔接,并增加了很多有设计感的展示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在地上部分则用大的环形提供了两层的步道,连接了深南路的两侧,并提供了一个非常壮观的环形景观,步道还把不少周围的建筑都联系在一起。

汤姆·梅恩表示,“水晶岛”项目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项目,需要从总体来考虑才能达到这个成果。从入选的方案和之后被淘汰的方案来看,有的方案做得非常有活力,有的非常注重深圳本来的因素,有些设计是出乎意料的,其中也有我们喜欢的。但最终我们选中三号方案,因为整个场地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个项目和其他的项目不同的是,地下部分是重要的,需要包括很多东西,地铁、轨道、铁路以及人行商业等各种内容。

约翰·巴适奇则表示,深圳的很多方案特别强调了深圳市南北中轴线,但是三号方案提出了另外一种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同时又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评委都觉得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大环”,给城市增加了很多不同寻常的东西。这个方案只有放在这里,在其他地方不太合适,因为有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方案、这样的选择是最佳的选择。他们利用分层次的办法,用有捷径、有环路的方式满足可达性的要求,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机制。其中还包含有很多的功能,这些功能有弹性操作的余地,评审们都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在特定的地段、特殊的时刻面对特殊的问题解决压力的思路。

伦敦大学巴利特建筑和文化设计系教授林纯正表示,三号方案非常好地解决了问题,利用一些细小的设置解决了非常必要的和关于尺度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朱竞翔表示,“其他方案也有各自不同的思考,但三号方案有信心,有力量,看第一眼就觉得很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图形控制上也有特点,如何用确定性来传达不确定性,处理得非常聪明。”

打破标志物的常规概念

在此次参赛的不少方案中,地标建筑有尖塔等各种方案,而三号方案提供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是一个看似空无的大型环状设计。在谈到关于地上标志物的设计思路时,孟岩介绍说,我们没有再做有标志性的体量,因为这个位置已经不需要。我们使用的是反策略,从空间而不是物体作为标志物。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留白,最高潮时是空的,反而可以容纳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信息的中心。

这一思路得到了汤姆·梅恩的激赏。他表示,常人理解的地标设计总是很高很大,非常有实体感的。但是市民中心已经很突出了。所以三号方案很聪明,缓解了这种矛盾,用一种可行的、弹性很大的方案来解决。他认为,标志本身更多是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视觉上的。所以,“空无”本身可以做成标志物本身,在这个地点,面对这样一个要求,这样做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空无”就是最佳的取材。他认为,公众最关心的是,公众生活如何进入这一区域,而三号方案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关链接

此次最终胜出的三号方案由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和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携手推出。一个国际知名的品牌设计公司和深圳本土的新锐设计公司一起,在深圳设计历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雷姆·库哈斯担任首席设计师的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其主要著作包括《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性的宣言》、《小、中、大、超》以及《大跃进》。他的主要代表作包括:法国图书馆(1981年)、波尔多住宅(1994年)、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央视新楼(2002年)等。此外,库哈斯亲自主持设计的“漂浮平台”设计方案已经在位于深圳中心区的地标性建筑——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大楼的建筑设计竞标中成功胜出。

深圳URBANUS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则是由孟岩、刘晓都等几位对建筑怀有热情的青年建筑师创立的新锐建筑创作团体。主要作品包括:大芬美术馆、深圳公共艺术广场、万科土楼低收入住宅等,近年来在业界声誉渐响。(深圳商报记者 何文琦)



        获得“水晶岛”设计方案国际竞赛第一名的“城市光环”方案效果图。








呃.. 第一次发帖,有什么得罪的,原谅原谅....

说实话的,这东西实际作用好像不大....

最后,我爱深圳。

谢谢~
发表于 2009-6-1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明白
发表于 2009-6-1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设计的这些东西。。说实话。。。除了耗电 耗钱就没一点用,,,

华而不实
发表于 2009-6-18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啊,你在说我们深圳的水晶岛啊
发表于 2009-6-18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丑
字数,,,,,,,,,,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6-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多没地方花~
发表于 2009-6-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我想说的是,这么庞大的建筑,除了满足当地官员的虚荣心之外,还有什么好处???耗能、耗水、烧钱!政府拿这钱多做些社会福利的事业岂不是更好!
发表于 2009-6-1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字,烧钱。。。。
发表于 2009-6-2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模拟城市中文网

GMT+8, 2024-6-10 00:52 , Processed in 0.0786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