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首個由私人企業參與發展的古蹟活化項目 -(前香港水警總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 2 號 A
由1880年代開始至1996年間,「1881」原址一直為香港水警總部,建築以維多利亞式設計為主,其中前水警總部主樓、前馬房及前時間球塔更被評定為香港法定古蹟,極具歷史價值。
1881年,香港警方在炮台遺址興建水警總部大樓,大樓於1884年落成。大樓樓高原為兩層,1920年代加建至三層,香港日治時期,大樓曾被日軍用作指揮所。建築物具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特色,旁邊設有與前尖沙咀警署共用的馬房。大樓南面亦建有一座樓方兩層的報時塔,為1907年訊號山的報時塔啟用前的報時的地方,報時裝置遷離後改為水警展覽館。
1967年,該處的土地用途被規劃成商住用途,並有計劃將該處發展為公共運輸車站。1976年7月,政府曾一度有意將土地用途改成政府及社區設施用途,並將車站移到天星小輪碼頭,但遭當時的運輸署反對。規劃仍維持作交通及商住綜合發展模式。1979年6月5日 ( 世界環境日),長春社與香港歷史學會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六點環境、休閒及文化理由,要求保育該處,並將它規劃成公園。城市規劃委員會於6月8日拒絕,指保育建議將會阻礙商業發展及干預香港的整體經濟。同年七月,長春社公布研究,指該處有21種樹木品種,而同年8月,香港大學William Kyle博士發表微氣候研究結果,指該處的樹木是尖沙咀的城市綠州,可抒緩尖沙咀南的熱島效應。長春社又指出,前水警總部曾為日軍駐港總部,日軍並在地底掘了兩條隧道,以備戰時所需,建築物有歷史價值需保留。多個民間團體聯手向政府呈交了一份五十頁長的報告,要求保育該處。及後,該處的發展擱置了近二十年。
水警總部的建築一直使用至1996年,總部遷往香港島西灣河的新建築為止。到了2003年,長江實業以逾3.52億元投得水警總部發展權,為期50年。在保留原有建築物 ( 逾120年歷史的建築群) 的前提下,投資額超過10億元,改建成為古蹟酒店及名店。
建築水警總部大樓由5組建築物組成。包括主體大樓、馬廐、報時塔、九龍消防局及消防宿舍所組成。
除了報時塔外,1881 Heritage還放置了幾個以前皇家香港天文台用來發放颱風訊號用的掛式風球信號建築物在2009年改建完成後,佔地約13萬方呎,設有不多於30間酒店房間,房間面積由800至1,000平方呎,房內擁有百多年歷史的火爐、原水警總部內的羈押牢房仍然保留。中庭位地面鑲嵌有南中國海地圖。由於前水警總部原址於1881年興建,為紀念此日子,因此取名為「1881 Heritage」。
此外,「1881」為了保留前水警總部的特色,也將以前做為港口船隻報時的「時間球塔」保留下來,讓它繼續擔任「報時」的重大任務;並且還在廣場的石磚地板上,特別鋪砌香港航海圖及子午線,彰顯香港做為百年經商港口的偉大使命,也希望能夠藉此凸顯「1881」的歷史價值以及注入新文化後的嶄新樣貌。
爭議
水警總部大樓原有192棵樹,但長實在中標後要求砍伐地盤內70%的樹木,計劃被城規會駁回。長實後來成功闖關,最終水警總部大樓只有18棵樹被保留。而且只有1881前方的露天廣場是可以讓市民與遊客自由拍照。
無可厚非, 1881 heritage 在建築景觀上饒富特色,是一幢位於市區的殖民地建築,擁有大型廣場及百年古樹,配合特別之燈光設計,儼然是尖沙咀地區的新地標,活化成為一所精品酒店及一個小型商場。 |